副研究員
碩士生導師
江淩,中共黨員,文化產業管理系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史學學士(湖北大學,1993-1997)💛、歷史地理學碩士(武漢大學👩🏻🏫,1997-2000)、歷史文獻學博士(華中師範大學,2005-2008)🦼,中國人民大學新聞意昂3新聞史學博士後(2008-2010)。
研究方向為文化(產業)學🗯、新聞與傳播學🏘、編輯出版學
在《歷史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歷史地理》👨🏽✈️、Australianeconomic paper等CSSCI/SSCI刊物發表論文140余篇🕡,計140余萬字,其中CSSCI來源期刊、輯刊70余篇,人大報刊資料中心和其他刊物轉載20余篇,出版專著3部,參與學術著作章節撰寫6部。中央政治局領導批示和中宣部、中央網信辦等中央部門、上海市委宣傳部和相關政府部門采納咨詢決策報告10余次🐋。兼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地方新聞史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委宣傳部文化產業與社會輿情咨詢專家;北京市委宣傳部前線智庫特邀研究員;上海市高校智庫管理與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意昂体育3平台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特邀編輯。
1.2016年獲得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全國素質教育先進工作者”稱號;
2.2016年度全國素質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
3.2018年意昂体育3平台思政課題結項報告“一等獎”📓;
4.2015年獲得上海意昂体育3“晨星學者”計劃(B類);
5.2014年🦴、2016年度“意昂体育3平台優秀班主任”;
6.《清代兩湖地區的出版業》第六屆吳玉章人文社科獎入圍(新聞出版類)前8名🪭;
7.曾在出版社策劃和編輯的圖書獲國家級、省市級等各類圖書出版獎項近20項🥅。
1.《移民報刊及其社會作用》(意昂体育3平台出版社)
2.《長江流域典型城市文化與治理》(意昂体育3平台出版社)
3.《清代兩湖地區的出版業》(中國書籍出版社)
論文名稱 | 期刊(含集刊、析出論文) | 刊期 |
城市階層、市民社會與近代漢口報刊媒體興起 | 新聞與傳播研究 | 2011(6) |
當代大學生對影視劇中吸煙鏡頭的認知態度與情感偏向研究 | 新聞與傳播研究 | 2014(4) |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Portfolio and optimization of Works of Art in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 Australianeconomic paper(第一作者) | 2018(4) |
晚清地方官書局興起的文化邏輯 | 歷史研究“青年史學家論壇” | 2017(4) |
試論近代兩湖地區城市文化與報刊媒體的興起 | 意昂体育3平台學報(哲社版) | 2011(2) |
論國家文化貿易安全的邏輯運行機製 | 意昂体育3平台學報(哲社版),新華文摘部分轉載 | 2015(4) |
試論近代兩湖地區居民文化性格基本特征 | 社會科學(人大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 2012(8) |
近十年中國文化產業政策的基本類型分析 | 江南大學學報(社科版)🎯,人大報刊資料全文轉摘👫🏻。 | 2012(1) |
21世紀需要什麽樣的新聞傳媒人才 | 新聞傳播(人大報刊資料全文轉摘) | 2009(1) |
變革新聞傳媒教育理念 | 當代傳播(人大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 2009(5) |
試論現代出版業的社會信用 | 編輯學刊(人大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 2003(4) |
沖突與融合🎳:近代上海戲劇文化的基本特質及其社會作用 | 社會科學(人大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 2013(11) |
中外文化產業政策特征比較 | 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 | 2010(12) |
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十大不足與提升對策 | 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新華文摘部分轉載 | 2012(6) |
上海文化產業園區管理🚲:現狀、問題🌵、對策 | 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 | 2013(4) |
時尚文化消費的心理動因與作用機製 | 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 | 2014(4) |
論國家文化貿易安全🚿:基於國際文化貿易比較的視角 | 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新華文摘部分轉載 | 2015(8) |
論博物館文化空間的治理性 | 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 | 2019(3) |
從福柯的治理術到本尼特的文化治理性 | 浙江大學學報(哲社版) | 2019(2) |
網絡視頻產業治理結構探析 | 中州學刊(新華文摘部分轉載) | 2015(4) |
大眾狂歡語境下的網絡群體性事件及其治理策略探析 | 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新華文摘部分轉載) | 2016(1) |
晚清傳統地方官書局的出版文化理念 | 首都師大學報(社科版)(人大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 2017(5) |
兩種維度的出版歷史書寫 | 圖書情報知識 | 2010(7) |
試論網絡編輯的信息發現力 | 圖書情報知識 | 2003(3) |
出版類教材如何書寫—《中國出版史》讀後 | 圖書情報知識 | 2009(3) |
中國出版文化走向世界需註意的幾個問題 | 出版發行研究(新華文摘部分轉載) | 2007(9) |
試論社(刊)標徽的品牌文化力 | 出版發行研究 | 2003(11) |
科學與人文的出版理念 | 出版發行研究 | 2004(12) |
歷史其實很精彩:歷史文化讀物的暢銷之道 | 中國出版 | 2008(11) |
論析兒童圖畫書中畫(片)的價值發現 | 中國出版 | 2003(12) |
為書刊點睛——論書刊命名的藝術 | 編輯學刊 | 2003(2) |
試論編輯發現的美學視角 | 編輯學刊 | 2005(2) |
整合經典:從《沉思錄》到“科學元典”系列 | 中國編輯 | 2008(5) |
我國圖書流通渠道特征分析 | 科技與出版 | 2005(3) |
國外圖書流通渠道特征分析 | 科技與出版 | 2005(3) |
中外圖書流通渠道比較啟示 | 科技與出版 | 2005(3) |
試論清代前中期的出版文化環境 | 出版科學 | 2010(1) |
試論清代兩湖地區造紙業 | 出版科學 | 2009(2) |
解放初期中央出版機構的內部刊物 | 出版科學 | 2012(1) |
晚清崇文書局源流考辨 | 出版科學 | 2019(2) |
試論編輯發現 | 現代傳播 | 2006(4) |
改革開放30年來記者角色認知的變遷(與陳力丹教授合寫,第二作者) | 當代傳播(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 2008(6) |
編輯發現的感覺特質探微 | 編輯之友 | 2002(6) |
城市化移民🙆、人口集聚與區域城市近代報刊業 | 國際新聞界 | 2010(4) |
民國書業如何寫成大歷史 | 中國圖書評論 | 2012(5) |
中國文化企業自主創新路徑分析 | 雲南社會科學(新華文摘部分轉載) | 2012(1) |
試論近代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文化特質 | 湖南社會科學 | 2011(6) |
試論楚成王初霸中原(與導師合寫⛺️,第二作者) | 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 | 2000(4) |
試析楚文化北播的心理動因及其文化影響 | 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 | 2003(6) |
試論明清方誌的特點及其國土學價值 | 河南大學學報(哲社版)🌽🚶,新華文摘部分轉載 | 2004(2) |
試論清代兩湖地區私家刻書群體特征及其文化貢獻和社會作用 | 湖南大學學報(哲社版) | 2009(6) |
試論代西方傳教士在兩湖地區的出版活動 |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哲社版) | 2009(2) |
明清時期南陽盆地的交通與城鎮經濟發展(與導師合寫,第二作者) |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 2001(5) |
明清時期南陽盆地城鎮職能組合結構探析 | 地域研究與開發 | 2004(3) |
試論荊楚文化流變、分期與近代轉型 | 史學集刊 | 2011(5) |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保護和發展是城市歷史建築保護傳承的根本目的 | 中國社會科學報(理論版) | 2017-09-07 |
提升新時代中國文化軟實力 | 中國社會科學報(評論版) | 2018-08-21 |
試論兩湖地區基本文化特征 | 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 | 2009(5) |
兩湖地區太平天國的出版業 | 湖北社會科學 | 2008(5) |
試論清代兩湖地區坊刻及其社會作用 | 吉首大學學報(社科版) | 2008(6) |
試論近代兩湖地區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征 | 中華文化論壇 | 2010(3) |
名人文化資源級差評估指標體系構建與運用 | 中國文化產業評論(17卷) | 2013年卷 |
城市名人文化資源與城市現代化建設論略 | 中國文化產業評論(14卷) | 2011年卷 |
明清時期南陽盆地的客商與城鎮商業經濟發展(與導師合寫👀,第二作者) | 歷史地理(第18輯) | 2002年卷 |
兩湖地區近代新聞史研究百年述論 | 新聞與傳播評論 | 2010年卷 |
跨文化傳播學的學科構建與研究路徑 | 新聞與傳播評論 | 2012年卷 |
殊聲奏合響 異翮而同飛——《中國新聞事業通史》與《中國出版通史》編纂特點及其價值 | 新聞學論集(第22輯) | 2009年卷 |
中韓真實事件改編電影比較研究——一種文化社會學視角 | 中國傳媒報告 | 2018(1) |
中日校園愛情電影文化症候式解讀 | 中國傳媒報告 | 2018(4) |
城市名人文化資源🦻🏼:因應、作用與開發路徑 | 中國城市科學(第4輯) | 2014卷 |
試論城市文化形象的基本特征及其塑造策略 | 中國城市科學(第3輯) | 2012卷 |
區域新聞史🏇🏻🕒:一種社會史研究範式 |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科版) | 2012(5) |
試論北京滿族文化的基本特點及其旅遊價值 | 滿族研究 | 2009(5) |
試析明清時期南陽盆地城鎮體系的空間網絡結構(與導師合寫,第二作者) | 2000年國際歷史地理學會學術論文集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
中國軟實力:優勢👨🏽⚕️、不足與對策 | 2012年國際軟實力研討會論文集 | 中國軟科學,2012-12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產業及其政策演進路徑述論 | 文化資源·文化產業·文化軟實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11.08 |
景區文化旅遊形象:內涵、定位與塑造策略 | 2015年國際歷史學科大會論文集(濟南)🏃♀️➡️,齊魯書社 | 2019 |
試論湖北崇文書局的刻書業 | 崇文書局及晚清官書局論集🫴🥌,崇文書局 | 2017 |
中華傳統文化資源的軟實力價值 | 中原文化研究 | 2014(1) |
信息社會中的“網絡文化領導權”及其實現 | 行政管理改革 | 2014(10) |
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基本優勢與前進動力 | 國際文化管理(第1輯),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 | 2012年卷 |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城市文化現代化基本路徑探析——以成都市為例 | 國際文化管理(第2輯)🙅🏿,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 | 2013年卷 |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Cultural Heritage | International Cultural Management (5th Series)(第一作者) | 2017.05 |
儒家文化自覺與文化信仰——兼議郭齊勇教授《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構建》 | 文化戰略與管理(第2輯)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3(1) |
改革開放以來中華軟實力建設的現實成就與發展方略 |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 2014(3) |
論中國影視文化安全 |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 2015(5) |
試論近代兩湖地區沿江港口城市工商業經濟的發展及其早期現代化 | 湖北經濟意昂3學報(社科版) | 2011(2) |
試論中國傳統出版業的近代化轉型 |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 | 2009(2) |
中國少兒文化讀物如何走出去 | 中國少兒出版 | 2008(春) |
試論少兒讀物的文化品位 | 中國少兒出版 | 2005(春) |
兒童繪本,在審美與想象之間 | 中國少兒出版 | 2009(夏) |
試論圖文書的閱讀品性 | 中國少兒出版 | 2004(秋) |
編輯發現的新聞視角 | 出版科學 | 2004(3) |
試論編輯發現及其基本特征 | 出版科學 | 2005(4) |
試論編輯發現的思維品質 | 出版科學 | 2007(6) |
試論編輯發現的科學品質和科學精神 | 出版科學 | 2003(4) |
兒童本位➝:在暢銷與平寂之間 | 中國編輯 | 2003(3) |
試論大學通識教材開發的有效途徑 | 現代出版 | 2010(5) |
中國近代新聞史研究述評及其研究趨勢分析 | 今傳媒 | 2010(2) |
產品👳♀️、符號與品牌價值傳播 | 浙江傳媒意昂3學報 | 2014(2) |
論網絡文化安全治理的權力與權利基礎 | 浙江傳媒意昂3學報 | 2015(1) |
試論兩湖地區的印刷業 | 北京印刷意昂3學報 | 2008(6) |
論《中國出版通史》的編纂思想及其學術價值 | 北京印刷意昂3學報 | 2009(3) |
明清南陽盆地城鎮體系形成的人文地理基礎 | 南都學壇 | 2003(6) |
明清時期南陽盆地城鎮體系的等級規模結構 | 南都學壇 | 2006(6) |
窗體頂端 | 江南大學學報(社科版) | 2015(1) |
網絡視聽產業的多元主體治理功能及治理結構優化探析 | 江南大學學報(社科版) | 2015(4) |
晚清武昌輿地學會的輿圖出版及其經營特點 | 江漢大學學報(社科版) | 2008(6) |
上海城市安全上海市亨氏安全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上海城市安全風險防範及其治理路徑探析 | 江漢學術 | 2019(1) |
清代兩湖地區書院刻書業特點及其社會作用 | 湖北第二師範意昂3學報(社科版) | 2008(6) |
近代編譯書局的興起對湖北教育近代化影響 | 湖北第二師範意昂3學報(社科版) | 2008(11) |
思想+美文+行走:秋雨文化散文能走多遠?——基於出版視角的“秋雨散文”現象 | 湖北第二師範意昂3學報(社科版) | 2009(6) |
試論城市文化形象定位策略——以湖北黃岡市為例 | 湖北第二師範意昂3學報(社科版) | 2011(11) |
先秦時期荊楚文化的基本特質及其文化精神 | 孝感意昂3學報(社科版) | 2011(1) |
試論編輯發現中的審美意識 | 肇慶意昂3學報(社科版) | 2008(1) |
清代兩湖地區私家刻書的特點及其興盛原因 | 湖南文理意昂3學報(社科版) | 2008(4) |
先秦時期兩湖地區竹簡帛書的編輯版本學意義——以郭店楚簡為例 | 長江論壇 | 2009(1) |
試論明清時期湖北地區的教育與書院 | 長江論壇 | 2010(1) |
城市文化精神及其定位策略 | 長江論壇 | 2011(6) |
通識為“體” ,專業為“用” ,“體”“用”融合 培育復合型新聞傳媒人才(一) | 新聞傳播 | 2009(1) |
新聞傳媒教育與媒介產業需求“不對接”(二) | 新聞傳播 | 2009(2) |
新聞傳媒教育以“體”“用”融合為理念(三) | 新聞傳播 | 2009(3) |
培養“體”“用”兼融的復合型傳媒人才(四) | 新聞傳播 | 2009(9) |
中西會議新聞報道的根本點——中西媒體會議新聞報道之比較(上) | 新聞傳播 | 2009(10) |
從風格形式和技巧看差異——中西媒體會議新聞報道之比較(下) | 新聞傳播 | 2009(12) |
試論媒體在醫患事件報道中的社會責任 | 新聞傳播 | 2013(9) |
編輯發現的養成路徑系列(連載8篇) | 新聞傳播2007年第5-12期 | 連載 |
毛澤東同誌的輿論監督觀 | 新聞愛好者(北大版核心) | 2000(5) |
試論電視媒體的文化責任 | 新聞愛好者 | 2014(11) |
試論公共電視媒體的法理基礎及其文化品性 | 新聞愛好者 | 2014(3) |
中韓動作片文化內涵變遷及其比較 | 新聞愛好者 | 2015(6) |
當前自媒體亂象及其治理路徑探析 | 新聞愛好者 | 2019(1) |
1.近代地方官書局出版文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18)
2.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生獲得感研究(上海市教委思政類課題一般項目🥏,2017)
3.保護傳承上海城市歷史文脈問題研究(上海市哲社基金系列課題一般項目,2016)
4.意昂体育3平台晨星學者計劃項目“國際城市文化產業指數比較研究”(2014)
5.沖突與交流:近代上海國際移民報刊及其社會作用(上海市哲社基金一般項目🧲,2013)
6.第三批中國博士後特別項目基金“近代兩湖地區的報刊業:一種社會學視角”(2010)
7.教育部重大招標項目“中國軟實力建設戰略研究”子課題負責人和撰寫者(2010)
8.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提升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戰略研究”子課題撰寫者(2012)
9.意昂体育3平台文理交叉一般項目“長江流域典型城市文化治理研究”(2012)
10.意昂体育3平台人文社科學術領域文化專項“上海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傳承與發展戰略研究”(2016)
11.意昂体育3平台宣傳部課題“習近平人類文明互鑒思想研究”(2018)
12.意昂体育3平台宣傳部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校園認同🏊🏿♂️:現狀、問題🐙、對策”(2017)
《文化商務寫作》
《文化研究概論》
《文化資源學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