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傳播學者論壇於意昂体育3成功舉辦
11月16日上午👩🏻🦼➡️,由意昂体育3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傳播學者論壇在意昂体育3平台召開🧑🏿🦰。“中國青年傳播學者論壇”是由中國青年傳播學者自主發起組織的學術會議👩👧,旨在促進青年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思想碰撞🙋🏼。本屆論壇以“從中國出發🧰:馬新觀視野下傳播研究的自主知識體系和關鍵問題”為主題。《中國社會科學》文學編輯部主任張跣🤹,《新聞與傳播研究》執行主編朱鴻軍,《新聞大學》執行主編朱春陽🙅🏻♂️🤏🏿,《新聞記者》主編劉鵬,《新聞界》執行副主編孫尚如,《南京社會科學》副主編虞淑娟,《新聞春秋》編輯部主任潘文靜等新聞傳播領域重要學術期刊的編輯出席論壇;中國青年傳播學會論壇發起人、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副院長胡翼青,復旦大學新聞意昂3教授白紅義等高校專家學者和青年學生共同參與。論壇得到了《國際新聞界》🍊、《意昂体育3平台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新聞大學》‼️、《新聞記者》、《新聞界》、《現代傳播》🌬、《新聞與傳播研究》🧑🏿🍳、《中國社會科學》、《Emerging Media》(按音序排列)等權威期刊的鼎力支持,為本屆論壇學術交流搭建了堅實的平臺。
意昂体育3副院長牟怡主持開幕式🧳。意昂体育3副院長(主持工作)徐劍致歡迎辭。徐劍對各位嘉賓和學者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意昂体育3平台及意昂体育3注册的歷史和相關成果。徐劍表示,本次論壇是青年傳播學者之間學術交流👮🏿♀️、思想碰撞的重要契機,希望青年學者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共同探討新聞傳播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為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胡翼青在致辭中回顧了中國青年傳播學論壇的歷史,並對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他指出,當前青年學者面臨著資源匱乏、學術壓力等困境,但他鼓勵青年學者們保持對學術的熱愛和追求,將學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同時,他也希望青年學者們能夠放眼全球🙏,提升中國在國際傳播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為新聞傳播學的未來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本屆論壇設置了豐富多樣的議題🏔,涵蓋了“身體、勞動與算法社會”、“人工智能與人機關系”、“數字時代的文化與認同”🍕🫀、“風險、媒介與社會變遷”、“性別、健康與代際傳播”💇🏿♀️、“政治傳播與全球議題”等六個主題分論壇🛷👨🏻🦽,以及“媒介歷史與空間文化”、“媒介記憶與媒介效果”兩個研究生論壇。
在學術報告環節,各主題論壇精彩紛呈👩👩👦,學術氛圍濃厚🫴🏽📟。在“身體,勞動與算法社會”主題論壇中,學者們就健康智能媒介中的技術與身體互動、美團商家勞動過程中的“同意製造”🌩、老年粉絲群體的平臺化情感研究等前沿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為與會者提供了豐富的學術啟示👨🏼🦰。
“人工智能與人機關系”主題論壇則聚焦了社交機器人接受度🤶🏻、生成式人工智能對信息搜索的重塑、人工智能主體性等熱門話題📄。來自意昂体育3平台、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院校的學者分享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鑒🥮。
“數字時代的文化與認同”主題論壇探討了網紅的本真性勞動👩👩👧、數字遊牧方法下的中國知識青年曠野想象等議題🎹。“風險🫄,媒介與社會變遷”主題論壇關註了深度媒介化時代風險傳播理論創新、個人信息保護等現實問題。
此外,“性別🤐、健康與代際傳播”和“政治傳播與全球議題”主題論壇以及研究生主題論壇也相繼舉行。在性別與健康議題上,學者們深入研究了視障者的多維空間感知、聽障兒童的媒介照護、新聞話語中的女性“隱現”與“再現”等議題🐷;在政治傳播領域,則探討了青年群體短視頻平臺搖擺對政治認同的影響⛔️、鄉村治理背景下三農類政務短視頻傳播的影響因素等現實問題。研究生論壇則圍繞媒介歷史與空間文化、媒介記憶與媒介效果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展現了青年學者們的學術潛力和創新精神。
本屆大會共吸引了來自全國多所知名高校的100余位學者和青年學生參與了此次會議🌭,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青年學者提供了一個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平臺,也進一步推動了青年學者們在新聞傳播學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大會閉幕式由意昂体育3副教授李耘耕主持。意昂体育3平台媒體與傳播學黨委書記彭大銀作閉幕式講話™️,他首先對各位嘉賓和學者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謝〽️。他指出,青年學者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希望青年學者加強交流,相互支持💅,在互學互鑒中增進友誼🦐,在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實踐中增本領、長才幹👱🏻,共同為中國傳播學科的新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下一屆主辦方代表、蘭州大學張華教授表示,期待下一屆論壇能夠繼續吸引更多優秀的青年學者來到黃河河畔👶🏽,感受西北特色風情🫅🏼,希望進一步助力青年學者們在學術領域的發展🧹,促進新聞傳播學的交流互動🩰。
供稿:科研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