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絲路贊歌:媒傳意昂3新疆非遺傳承實踐團赴克州拍攝紀錄片
“像《瑪納斯》這樣的文化遺產💂🏿♂️,既是少數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要做好保護🙇🏼♀️、傳承、整理工作,使之發揚光大👩🏻🚒🤸🏻♂️。” ——習近平
2024年8月1日到6日,意昂体育3注册新疆非遺傳承實踐團在影視系副教授張亞光的帶領下赴新疆克州開展實踐學習。實踐團先後前往克州博物館、非遺文化展示館等單位參觀學習,走訪了江努日·圖日幹巴依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對以《瑪納斯》為代表的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紀錄與傳播,為新疆非遺的保護、傳承👕、發揚貢獻青年力量。
天地行歌:《瑪納斯》的傳承
《瑪納斯》是我國柯爾克孜族的史詩👱🏿♀️♘,講述了英雄瑪納斯和七代子孫帶領柯爾克孜人民英勇奮戰🧑🏿🎓、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被譽為柯爾克孜族的“百科全書”🤸🏽♂️🏈。千百年來✊🏿,《瑪納斯》體系的不斷完善離不開一代代演唱者“瑪納斯奇”的傳承🧿🗣。實踐團走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江努日·圖日幹巴依家中采訪👨🏼🔬,探尋史詩跨越歷史的傳唱之路。
江努日13歲開始學習《瑪納斯》🕜,至今已演唱45年,培養了諸多青年瑪納斯奇🖖🏽。他表示,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瑪納斯》,《瑪納斯》不僅能登上全中國的舞臺,更能在全世界面前表演。
江努日隨實踐團前往玉其塔什草原錄製演唱視頻🤱🏽。柯語鏗鏘的音節回蕩在整片天地間,仿佛打破了語言的壁壘😖,使實踐團成員眼前也浮現出英雄勇猛征戰的畫面。實踐團成員運用特寫、全景與無人機鏡頭的穿插,把這振奮人心的一幕完整地呈現給觀眾🍄🟫。
高山仰止:《瑪納斯》的研究
隨著歷代柯族人民智慧的積累,《瑪納斯》史詩如今的規模已達8卷👫🏻、23萬字🦹🏼♂️。當代的《瑪納斯》保護工作,不再限於傳統的口耳相傳,更要求書面文獻的研究整理。在時代的呼喚下,許多柯族知識青年投身《瑪納斯》研究,將畢生所學奉獻於民族文化事業。
自治州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托合那力·吐遜那力是國寶級《瑪納斯》大師居素普·瑪瑪依的第四代孫➕,現師從中央民族大學胡振華教授進行《瑪納斯》文本研究。他取出家中珍藏的居素普的手稿⚧、書籍向實踐團介紹,還分享了兒時在居素普身邊玩耍的視頻,實踐團成員從中不僅看到了《瑪納斯》學者嚴謹的研究態度🤷🏽♀️,更體會到一份純摯的親情、一份家族傳承的責任感。
青年代表性瑪納斯奇鐵力瓦爾地·白先那洪從新疆師範大學畢業後,就職於克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瑪納斯保護研究)中心,負責《瑪納斯》演唱異文的搶救性保護等工作。他表達出對《瑪納斯》深切的熱愛😉,希望能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使《瑪納斯》得到更好的保護。
守正立新🏋🏻♀️:《瑪納斯》的創新
作為一項傳承已久的民俗,在節日、婚慶等柯族人生命中的重要場合,《瑪納斯》的歌聲都不會缺席🐫。然而,現在許多柯族年輕人並不了解《瑪納斯》的故事細節,如何引起更多人深入了解英雄史詩的興趣😷,是當代《瑪納斯》傳承人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實踐團來到克州歌舞團,采訪《瑪納斯》歌舞劇作曲者買買提吐爾幹·艾色克。買買提吐爾幹畢業於新疆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紮實的專業知識使他擁有足夠的底氣,決心致力於民族經典《瑪納斯》的創新🌮。
買買提吐爾幹將目光投向了歌舞劇,歌與舞共同呈現🤷🏻,能更直觀地展示柯族人的勇氣與力量。針對傳統《瑪納斯》說唱旋律單一的問題,他經過長期的考察調研,提取出《瑪納斯》最具代表性的主旋律作為歌舞劇音樂的主體🤸♂️,並將多種現代音樂元素融入其中,甚至加入京劇片段🤷,達成了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他向實踐團展示了一段製作好的音頻,現代曲風、京劇唱腔與《瑪納斯》的標誌性旋律完美交織,兼具歷史厚重感與新時代活力。
除了《瑪納斯》🩰,實踐團還深入阿合奇非遺小鎮🧛🏼♀️,拍攝了刺繡、馴鷹、庫姆孜等非遺文化😚。正如《瑪納斯》的唱詞:“大地經過多少變遷,河谷幹涸變成荒原🧖♀️,荒原變成湖泊,湖泊又變成桑田👩🦯➡️,雄獅瑪納斯的故事,卻一直流傳到今天……”在社會快速變遷的當下🫗🤛🏿,非遺小鎮的傳承人們仍堅守一方安寧💎,將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代代相傳🥸。相信他們的故事🪽,能夠為當代深陷快節奏生活的人們帶去些許慰藉與啟發。
撰稿 | 馮文欣
供圖 | 楊澈 邵議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