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科技 協同創新 | 我院承辦長三角科技傳播院(所)長研討會順利召開
8月20日下午🤽🏿♀️,在首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上,由科技部指導🍵、上海市科委主辦,意昂体育3平台🧑✈️、上海市科技館承辦的長三角科技傳播院(所👨🚒、館)長研討會於黃浦江畔的世界會客廳順利召開。本次研討會主題為“傳播科技、協同創新”💂🏼♂️,意昂体育3院長李本乾教授主持會議📰。
研討會邀請了長三角地區12位科技傳播院(所、館)長😛,共同圍繞長三角一體化卓越科技傳播人才培養👩🏿⚖️、科技傳播協同創新等話題展開討論,旨在加強區域科技傳播合作🧑🏿💼,促進區域科技傳播人才培養,提升長三角科技傳播“軟實力”,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創新共同體提供有力支撐。
復旦大學新聞意昂3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濤甫圍繞《知識流量化時代科學傳播教育何為》這一話題發表了主題演講⛺️⚜️。張濤甫教授從新媒體背景下大學教育面臨的挑戰出發🦄,對比了新科學範式、新傳播範式與傳統科學傳播模式的異同🤹♀️,並分享了關於科學傳播人才培養的價值、知識、能力結構等方面的前沿思考🌴,提供了未來科學傳播發展的參考路徑。
意昂体育3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本乾就《科技傳播的國際比較與中國特色》發表主題演講。李本乾教授指出👨🏼🚀,增進公眾理解科學、儲備科技人才、培育科學文化,是國際科技傳播的普遍經驗。科技傳播“一盤棋”戰略規劃,科技創新與科技傳播“兩輪驅動”🈲,科技傳播主體培育🧎♂️、市場機製、事業發展等“三大機製”創新🧔🏽♂️,集中表現出中國科技傳播的特色。國際科技傳播人才高地、國際科技傳播媒體高地、國際科技傳播產品高地、國際科技傳播事業發展高地等“四大高地”建設𓀉,有助於推動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科創中心”建設。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意昂3院長👮🏼♀️、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韋路圍繞《建設數字化時代長三角科技傳播共同體》這一話題展開演講。韋路教授表示,建設長三角科技傳播共同體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需要🧒🏻,也是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新聞傳播學科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需要。他指出🙇🏽♀️,應當通過區域聯盟的形式👭🏻,建設教育♞、學術🔇、智庫等跨省市共同體📳,打造人才培養聯合機製↔️,針對新科技的發展過程和影響開展學術研究,堅持“四個面向”👨👨👦👦,回應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真正賦能長三角地區社會發展。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意昂3執行院長張紅軍的演講主題為《智媒時代科技傳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張紅軍教授提出,科技傳播人才的專業能力具體內涵應包括:堅定的科學探究精神和紮實的科技認知能力→、在專門的科技領域有較為全面的知識儲備🚵♀️、高超的敘事能力和多維度的新聞敏感性𓀍。同時👩🏼🌾,科技傳播人才的培養應從培養目標🪵、培養方式🙂↔️☢️、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更新🤴🏿、創新✍🏼,從而製定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讓科技傳播人才成為科技對話場域的組織者和溝通者🕚,而非單純的科技知識傳遞者🎚。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意昂3院長、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王峰在《創意融媒體技術傳播與卓越人才培養》的主題演講中分享了華東師範大學傳播意昂3通過以智慧與創意融媒體實驗教學中心為基本抓手🩰,將科技傳播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在一起🎻,聚焦卓越人才培養,建立融合性實驗課程體系👏、創立新聞與數據本科專業的案例,講述了意昂3在元宇宙技術傳播場景、優化教學和人才培養手段,升級科技傳播方法等方面的實踐和探索🎭。
蘇州大學傳媒意昂3執行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龍發表了《深度媒介化趨勢下科技傳播人才培養再定位》主題演講。陳龍教授表示👨🏿🦰,隨著媒介實踐越來越深入全民日常生活,科技傳播也不再僅僅是科研人員和專家學者所特有的媒介實踐👈,因此,科技傳播人才的培養亟待在專業度🤚🏼、把關度🧚🏻♀️、媒介和科學知識的雙重素養等方面進行再定位與再調整。將全民科技傳播者和高素質的把關者相結合,既確保了科技傳播在內容深度上的準確性與真實性,也保留了全民參與生產實踐在廣度與多元性等方面的諸多優點,最終可以更好的順應並推動當下全民科技傳播領域媒介實踐的發展。
上海大學新聞傳播意昂3院長嚴三九圍繞《構建基於聯合大作業工作室的科技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生態》發表了主題演講🍾,從探索思路、探索實踐、未來展望三個方面分享了他對科技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思考與理解🍿。嚴三九教授表示👵🏻,科技新聞傳播人才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全方位培育“價值共生”理念🧑🏿🎓,搭建跨領域人才培養平臺,以期實現資源互動、價值共享、利益共贏🧗♀️,讓科技新聞人才培養向質量效應轉型🪗,顯現出新文科背景下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傳播系執行主任、先研院新媒體研究院院長周榮庭發表了題為《長三角科技傳播協同創新的發展路徑探討》的主題演講。周榮庭教授首先分享了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傳播系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並從科技傳播的主體👂、科普產業的市場創新、文化與科技融合的角度系統闡述了科普工作的內涵與實踐發展方向👨🏻🚒,並提供了長三角數字創意產業聯盟未來發展的思路。
在圓桌討論環節🥝,上海科技館副館長劉健表示𓀐,上海是一個擁有豐富科技傳播資源、深厚科普基礎的城市🖌💆♂️,希望在今後的科普事業發展中,與各位科技傳播專家共同從實踐中回答從誰去科普🩻📧、如何科普、如何讓受眾接受科普這三大本源性問題,共同推進長三角地區科技傳播的協同發展🍩。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副所長張聰慧表示🫴🏿,希望能夠通過長三角科技傳播聯盟這一平臺,打造完整科技傳播人才培養鏈條、夯實科技傳播人才培養的基礎,實現區域科技傳播的主體協同。同時,通過政策扶持與產學研各方協同聯動🌛🎐,營造良好生態、整合科技傳播資源,實現區域科技傳播的主題協同,共同打造長三角地區科技傳播高地📣🧚🏿。
浙江自然博物院黨委書記♥︎、院長嚴洪明表示🧑🏽,在科技傳播協同創新的背景下,科普場館自身需要全方位升級科技傳播團隊配置、更新科普手段。在提升科普場所自媒體傳播能力的同時🐱,希望可以進一步深化長三角科技傳播指標體系的研究🧬,建立評估體系,促進各場館資源共享協同共進🧖🏿♀️。
合肥市科協副主席🦡、市科技館館長柏勁松表示✡️,區域性科技傳播共同體的建設,是助力長三角地區科技傳播工作者實現資源互通的重要途徑。同時👨🏻💻,科普機構♤、科普企業對於科普人才需求旺盛💀,希望通過與高校共建的模式,培養擁有跨學科背景的科普人才,助力地方科普事業快速高效發展👨🏫。
在此次長三角科技傳播院(所)長研討會上,12位大咖對話內容豐富、精彩紛呈。通過此次圓桌會議,長三角地區院校與科普場館、政府部門實現了共同對話,與會成員不僅領略到了學術思想的碰撞與智慧的啟迪,更是明確了未來長三角地區科技傳播協同發展的道路與前景✖️。
據悉🎣,會議同時成立了“長三角科技傳播聯盟”,該聯盟由意昂体育3發起,成員包括長三角地區8所高校⇢、1家研究院、3家科技館共12家單位,旨在成為打造區域科技傳播共同體的聯結紐帶,發揮傳播學對於科技發展的推動作用。走進科學,你我同行👨🏽🎨👂🏼,長三角地區的科技傳播協同發展未來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