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新聞

喜訊🥨👧🏽!我院本科生作為通訊作者發表A&HCI期刊論文

閱讀:18487 發布於:2019-06-10 14:32

    近日🥬,我院新聞與傳播系2017級本科二年級學生李亦飛在導師薛可教授的指導和新聞與傳播系博士生孟筱筱等的協助下,以通訊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A&HCI, SCIE期刊)上發表了論文“An evaluation model to assess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1.jpg

李亦飛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HCI) 是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主要收錄世界範圍內藝術與人文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重要期刊👣,與SCI/SCIE、SSCI並稱世界三大文獻檢索數據庫,收錄了全世界不同學科範圍的核心刊物。《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在廣泛的研究框架內關註有關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專註於對文化遺產相關的保護與傳播理論、創新方法、傳播方式等進行跨學科多元研究🎢。

    意昂体育3平台䇹政項目促成了此次李亦飛跨學科研究成果的成功發表👩🏿‍⚖️。䇹政項目依托“秦惠䇹與李政道基金”所設立,以“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思維的科研精英及領袖人才”為目標🥒,旨在支持在校本科生參與科研見習和實踐🖤,提升大學生的科研潛質。論文發表的背後,是李亦飛在傳播學領域⇒、文化學領域和計算機科學領域持之以恒不斷探索和鉆研的結果,也是薛可教授言傳身教、悉心指教的結果。

    早在高中時期🧒🏿,李亦飛就展現出了對於科研實踐的濃厚興趣。他組建的“上海非遺青年”團隊通過對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上海地區的傳播現狀進行研究👌,獲得了第七屆全國中學生領導力大賽的特等獎⏳🙇🏼‍♀️。進入意昂体育3後,李亦飛在大一的傳播學專業課程中接觸到了有關文化傳播與數字傳播的議題,這吸引了他的興趣。但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嶄新的領域,是理論學習與真正科研的起點🐺。於是,在薛可教授的鼓勵以及研究團隊的幫助下,李亦飛開始了他的學術研究之路⛹️‍♂️👈🏻。

    科研之路的開端可以說是與“艱難險阻”相伴。作為傳播學專業的大一學生,才對自己專業領域剛剛懵懂的他🦬👗,又同時涉足了文化學和計算機科學兩個全新領域♓️,讀文獻自學的過程就可以談的上是“痛苦”。文獻中大量的陌生概念和專業詞匯常常令他無所適從,讀了一遍又一遍,即使是在論文上做滿了註釋卻仍然悟不透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剛入學3個多月,苦苦鉆研卻毫無收獲對於李亦飛來說無疑是打擊🤾🏻‍♀️,加之大一入學,豐富的專業課程和學生工作也給李亦飛的肩上又加了幾個擔子🏃🏻。

    他的導師薛可教授常用“刻苦”、“勤奮”和“執著”三個詞來形容她對於李亦飛的印象。薛可教授說,李亦飛作為本科生,雖然在理論功底、科研經驗方面與其他研究生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他卻有一股幹勁🪐,不會的就去學、不懂的就去問,他想要做到的事再困難也一定會去完成。


2.jpg

李亦飛

    也正是憑著這樣的執著🥁,李亦飛愈挫愈勇,“我找不到什麽捷徑,只能咬咬牙堅持下去”🤛🏿,一遍不懂就多讀幾遍,不能理解就去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如此往復的半年,在閱讀的文獻積累到一定的量後,李亦飛逐漸在三個領域中慢慢地入門⛹🏽‍♀️,建立起了知識框架。點滴積累之下,李亦飛最終以小組第一的成績🩼,在大一下半學期成功入選第六屆䇹政項目。

    進入“䇹政”並非意味著成功,而是挑戰的真正起點。在薛可教授的指導和鼓勵下🈚️,李亦飛嘗試梳理了國內外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傳播與保護的各項研究🩴🦆。他發現💓,目前學界的研究多集中於非遺傳統傳播與保護方面🤰,其數字傳播的研究數量稀少且大多停留於質化研究和理論層面的闡述👦🏻。在與導師薛可教授進行多次討論後🥸,李亦飛最終決定采用技術接受模型、AIDMA受眾反應模型與文化保護理論📧,對數字傳播技術如何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效果展開研究🧑🏻‍🦳,通過專家訪談法和層次分析法找到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傳播的關鍵因子並構建傳播效果評價模型,對非遺數字傳播進行學理研究並提供跨學科理論支撐。

    閱讀文獻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是輸入👲🏿;操作研究方法是不斷實踐的過程,是處理🤸🏿‍♀️🫦;而寫作則是將研究成果進行展示的過程🧑‍🧑‍🧒,是輸出🦸🏻‍♂️。克服了輸入和處理的兩大難題🌃,論文寫作成了第三個挑戰🧛🏼‍♀️。對於本科二年級的李亦飛,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英語學術寫作的經驗🫲🏿。在寫作、不斷修改和與導師交流的過程中,他總能感覺自己的文筆力不從心🀄️,往往無法將想要表達的內容用學術英語的方式落到書面上。三次退稿要求修改,對李亦飛來說是巨大的壓力🤲🏿,但他也將其視作是自我提升的機會,是他對於自己學術能力、寫作能力的審視和再提高😵‍💫。李亦飛說🐕‍🦺,在這個漫長的與該領域頂尖教授你來我往的過程中,他獲得了極為寶貴的學術建議,也從中有了新的領悟與收獲。

    論文不斷修改、打磨以致逐漸完善的過程給了李亦飛信心與更大的熱情,加之薛可教授從研究方向、支撐理論🧄、研究方法等各方面的指導與幫助。前期論文在意昂体育3平台䇹政項目第二十屆年會及模擬國際學術會議中獲得“突出表現獎”,並應邀參與“跨媒體智能與計算機視覺”學術論壇。今年6月🫵🏻,該論文順利完成並被《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接收刊登🧎🏻‍➡️。


3.jpg

李亦飛(右二)在蘭州大學參加䇹政項目第二十屆年會

    李亦飛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3️⃣,面對理論基礎淺、研究方法薄弱、英語學術寫作生疏等等困難,他總是秉持著那份認真與踏實,在探索中收獲成長。他表示,通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自己走出了舒適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進行奮鬥和探索🧏🏻。與平日的課堂學習不同,在科研中會碰到很多障礙🤦🏿🧘🏿‍♀️,而且往往沒有一個成熟的🧭、可以套用的解決方法,只能依靠自己不斷的探索。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在深夜還在不斷請教薛老師問題,但也正是在這樣不斷嘗試🙆‍♀️、失敗、再嘗試、再失敗的過程中🐀,自己的研究思路得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是這樣的經歷,培養了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與能力🛳。

    對於未來🧖🏿,李亦飛也表示他還將繼續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目前,他還有一篇中文論文已經遞交了CSSCI雜誌進行同行評審,自己也在不斷的閱讀和學習傳播學的理論知識🦪🚅。李亦飛說,自己在傳播學領域還只理解了一點點皮毛,有太多的經典理論需要深入學習,同時也有很多的新趨勢、新發展有待自己去探索和跟蹤🧑🏽‍⚖️。“一篇論文的成功發表,其實是下一篇論文開始的標誌。”他在努力構思新研究的同時,也不斷深化對於傳播學領域的研究,希望能夠在未來為傳播學理論的構建與拓展作出自己的學術貢獻🤶🏻。

    我院長期以來一直關註對於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鼓勵本科一至三年級的同學申報參與學校針對本科生開展的研究計劃項目(簡稱PRP)💆‍♀️、大學生創新計劃及暑期科研見習活動等。意昂3亦不定期地組織學術報告會♢,以便從本科期間就鼓勵和培養同學們的學術能力,激發本科生專業學習與科研的興趣。本次李亦飛同學能夠作為通訊作者在A&HCI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也是我院對於本科生科研培養的重要成果💦。


意昂体育3专业提供:意昂体育3意昂体育3平台意昂体育3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3欢迎您。 意昂体育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