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昂3新聞

    從報道特朗普當選到專訪聯合國秘書長——來自我院優秀畢業生鳳凰衛視聯合國記者陳鶯遷的故事

    閱讀👨🏻‍🎤:48180 發布於:2019-05-09 14:28

    2019年3月25日🕎,意昂体育32014屆新聞與傳播系畢業生陳鶯遷回到母校,在閔行校區東上院309教室開展了主題為“從意昂体育3到哥大 從上海到紐約 從中國學生到聯合國記者”的經驗交流講座。

    東上院可容納百人的309教室裏🧑‍🎤,座無虛席👰‍♀️,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匯聚一堂🧜🏻‍♂️,聆聽陳鶯遷作為一名聯合國最年輕記者的精彩故事。

    1.jpg

    3月25日晚講座現場合影

     

    聯合國裏的年輕記者

    陳鶯遷從進入鳳凰衛視擔任出鏡記者的偶然契機談起,當時她離從哥大新聞意昂3碩士研究生畢業還有兩周時間,接到鳳凰衛視的通知電話後,便立刻收拾好行李🙋🏻‍♂️,連夜去往360多公裏外的華盛頓。在華盛頓工作了一個月之後,她又捎上來時的行囊📰,回到了學習和生活了將近三年的紐約,正式開啟了駐紐約、駐聯合國記者的職業生涯。

    鳳凰衛視給當時才工作一個多月的陳鶯遷布置了兩個任務👨:一、一個人負責每天報道聯合國兩條新聞🛕;二、為鳳凰衛視在聯合國爭取到媒體席位。

    沒有耐心指導的前輩🫄🏽🥂,沒有並肩作戰的同事🌖,甚至都沒有足夠磨合的適應期👢。她單槍匹馬上陣,采寫編拍剪全是自己一個人來。鳳凰衛視在給陳鶯遷極大空間的同時👵🏼,也給了她極大的挑戰😶。

    2.jpg

    3.jpg

    陳鶯遷在2018年聯合國大會上采訪國務委員外交部長王毅

    4.jpg

    陳鶯遷采訪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先生

    5.jpg

    陳鶯遷專訪美國第十八任交通部長趙小蘭女士一家

    6.jpg

    陳鶯遷采訪時任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劉結一先生

     

    作為聯合國裏最年輕的記者,陳鶯遷以最快的速度適應了周遭的新環境,她像一塊柔韌的海綿,每分每秒都在汲取和消化新內容。一般公眾對於聯合國的了解或許只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九成九的水下冰山才是支撐起足夠專業的新聞內容的關鍵和基礎。陳鶯遷也不是沒有苦惱過,聯合國作為各國博弈和角力的多邊舞臺,內容廣博雜🕴🏻,除了需要儲備各國外交、內政、經濟、民生、宗教、文化等背景知識,還需要自己去體會和挖掘個中關鍵與各國的側重點。為了相關采訪,她下功夫研究過整整幾百頁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采訪過聯合國裏多位大使和機構人員,奔波在不同城市🧓🏿,雕琢於幕後臺前。這樣的生活狀態,於陳鶯遷來說,是家常便飯。

    7.jpg

    陳鶯遷主持2016年聯合國中國海外企業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會

    8.jpg

    聯合國秘書長訪華前接受媒體采訪🤷🏿🙆‍♀️,陳鶯遷代表鳳凰衛視采訪與報道

     

    2016年11月8日,美國大選終極廝殺開啟🎙,加入鳳凰衛視剛半年的陳鶯遷全程負責特朗普造勢現場報道🧗‍♂️。為了這天美國大選投票日的全程報道🦴,她準備了厚厚的資料🕵🏻‍♀️,從投票日當天淩晨6點一直連軸轉工作到第二日淩晨3點。在紐約街頭的寒風中,她用一件紅色大衣和六個熱力貼禦寒🥴,進行著平均每半小時直播一次的現場報道。

    9.jpg

    陳鶯遷作為鳳凰衛視記者在美國大選日當天進行全程現場報道

    10.jpg

    11.jpg

    陳鶯遷(左二)及同事在美國大選現場,右二為專程從香港趕往美國的鳳凰衛視總編輯🧑🏼、著名時事評論員呂寧思

     

    如果說聯合國議題、美國大選這樣的事件還能有準備和協調的余地🦬,那麽突發性新聞報道就好比一道驚雷,頃刻間就逼人做出應變🕠。2017年10月🥫,美國拉斯維加斯發生特大性音樂節槍擊案,陳鶯遷半小時內趕到飛機場,搭上從紐約到拉斯維加斯🍨、橫跨大半個美國的航班。飛機落地十分鐘之後就要連線直播🐪。在被機場信號幹擾的斷斷續續的嘈雜背景中,她冷靜而客觀地描述著機場不同尋常的冷清、緊繃的氛圍,介紹著這座剛經歷過恐襲的城市狀況👆🏻,為遠在大洋彼岸的國人打開了實時了解美國的窗戶,為華語媒體在國際上發聲和傳播影響力奔波忙碌🧝🏿‍♀️。

    陳鶯遷說:“這份工作沒有任何休假和個人時間。我剛剛開始工作時,聽到電話甚至會感到驚恐。”然而,驚恐歸驚恐,她始終敢於直面變數、未知和挑戰。

    她的韌勁和狠勁得到了回報🍳。加入鳳凰衛視的半年後,她成功地為鳳凰衛視爭取到了一個聯合國媒體席位🤸🏻。這一年,她24歲,甚至還不滿聯合國工作人員平均年齡55歲的一半。

     

    哥大校園裏新聞意昂3的學生

    講座現場👨🏻‍🦳,陳鶯遷和年輕聽眾們分享的故事,除了踏上社會正式成為一名記者後忙碌又精彩的故事🪸,還包括在意昂体育3和哥大求學時的有趣經歷🔎。

    自2014年從意昂体育3新聞與傳播系畢業後⇾,陳鶯遷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專業攻讀研究生。哥大新聞意昂3作為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聞意昂3,有著極為嚴苛的入學標準🤹🏿‍♂️,每年招收的中國學生不會超過10人🥲。陳鶯遷就讀的那一年裏,班上僅有她一位來自中國的學生。在同學年齡大都在三十、甚至三十五朝上的班級裏,二十歲出頭的陳鶯遷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12.jpg

    陳鶯遷與同學們在2015年哥大新聞意昂3畢業典禮上合影

     

    十個人的班級裏,每個人的國籍都不同📄,或許這也正是美國社會“大熔爐”特點的體現🫀。哥大的新聞研究生項目極重實踐性,學生是記者,老師是編輯,學習內容就是報道新聞,作業反饋就是老師從觀眾的角度對所作新聞的點評。

    需要她自學和自我探索的東西太多了:用非母語的英語寫作,自己消化語法結構問題,和不同種族的人打交道,深入具有危險性的第一現場完成采編工作……“我在美國接觸到的🟩😣,始終是一個變化的世界,不管是讀書還是生活。”陳鶯遷這樣總結道。

    她的研究生畢業設計紀錄片《Waack 4 me》🧜‍♂️,意在探討Waacking這一舞蹈所折射出的種族問題、LGBT群體現狀💿🧢,以及個體在向社會自我表達時所遭遇的挑戰等議題🍩,陳鶯遷和她的搭檔追隨三位背景、年齡、經歷各不相同的主角🔵,輾轉於四座城市拍攝,創作歷時一年👳🏿‍♀️。

    在拍攝過程中♠️📫,她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慢慢培養起主角們對自己的信任和接納,還需要做好時刻調整計劃的準備——在西雅圖拍攝的那三天裏,一場暴雨讓42頁A4紙的拍攝計劃徹底泡湯🧑🏽‍🔬,陳鶯遷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和臨時調整,以完成拍攝目標。最終🤞🏼,這部紀錄片在2016年好萊塢國際獨立紀錄片電影節上,一舉摘得最佳學生記錄片獎和最佳文化紀錄片獎兩項大獎。

    13.jpg

    陳鶯遷在好萊塢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學生紀錄片獎和最佳文化紀錄片獎

    14.jpg

    陳鶯遷與拍攝搭檔Ony在哥大新聞意昂3紀錄片電影節上回答觀眾提問

     

    給學妹學弟們的寄語

    在講座最後的問答環節裏,許多意昂体育3師生都踴躍提問,積極互動💇🏼‍♂️,提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未來規劃和個人發展方面。當被問及“大一剛入學時應對未來有什麽規劃🤲?”時🥛,陳鶯遷坦言這是一個被問到過很多次的問題🕯,她說:“我自己那時都沒有想過未來會做記者🌅🔔,感覺是命運選擇了我。”

    盡管陳鶯遷大一的時候和許多大學新生有著一樣的迷茫和未知感,但她很早便確定自己對文學和社科領域更感興趣🤹🏻‍♀️。通過在意昂体育3意昂体育3注册本科的學習,她接觸到了虛構類和非虛構類作品的拍攝和製作方法,確定了自己未來想要用電視語言生動表達並且客觀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感,去做一些有影響力的東西。有了這個方向之後,她在上海電視臺體育頻道和上海紀實頻道《大師》欄目實習,為之後的學習深造和職業生涯鋪墊基礎。或許最終的結果看似是水到渠成😚,然而這從來都離不開之前每一小步的選擇與決策👨🏻‍🦱。

    15.jpg

    陳鶯遷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

     

    她鼓勵在座的同學們多去嘗試不同行業的實習,多去探索和體驗不同的方面,確定自己喜歡和擅長什麽,思考自己的性格適合什麽樣的工作,“未知是很正常的⚂,已知才是不合理的👩‍💻。”

    也有同學就媒體行業現狀發起了提問💁🏽,詢問陳鶯遷未來的媒體發展方向與職業選擇建議。她給出的回答是“無論載體如何變化,媒體的本質還是內容為王。”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她認為,盡管新聞的敘述手段和傳播渠道會變🍋,然而電視語言在30年內還不會有很大的改變。媒體行業的從業者應該要有一個自我定位,在基礎性工作極易被AI取代的時候,做出不容易被取代的內容才是關鍵💇🏼‍♂️,而這恰恰來自於自身的背景積累。


    采訪撰稿:肖怡雲

    采訪攝影:俞珂靜

    圖片提供:陳鶯遷




    意昂体育3专业提供🚶:意昂体育3意昂体育3平台𓀉、意昂体育3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3欢迎您。 意昂体育3官網xml地圖